吾,居八闽之地,生于丁亥年 壬子月 甲辰日,于世虚度十余春秋也。自幼承袭恩教,延演门庭。不求外之美,而求贤淑内秀,诗书翰墨~。幸生而灵,好诗书不羡孔北海之座上客常满,但求吾父架上书常在。自识字,即嗜阅。童蒙借图识故,小学由拼音识意。由是长而学,渐悉唐诗宋词,为美而来。乐诗仙之狂放,欣陶靖节之悠远,每每轻吟,有余味焉!常择书于素卷之上,偶情之所至,也走笔作龙蛇之舞!拙拙秃笔,每有会意,亦是纸上轻狂!古诗了了及未央、偶作新语、只如临风闻羌笛,新雨望断虹。至闲时,常愈古曲,且听高山流水堪激越,水袖长拂太液水粼粼,纵小乐于心也。

与奥林匹克再相遇,一个不一样的北京冬奥

与奥林匹克再相遇,一个不一样的北京冬奥


 

中国新闻网

2022-01-25 11:32 · 中国新闻网官方账号

(北京冬奥会)与奥林匹克再相遇,一个不一样的北京冬奥


中新社北京1月25日电 题:与奥林匹克再相遇,一个不一样的北京冬奥


中新社记者 邢翀


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玲珑塔上,北京冬奥会倒计时大屏幕换了一种图样,画面中吉祥物“冰墩墩”从冰面跃动而起,托举出一个数字“10”。不到10天,一场奥林匹克的冰雪盛宴将在北京启幕。


当中国与奥林匹克再度相遇,一个不一样的北京冬奥跃动于世人眼前。



1月22日,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“鸟巢”举行了第二次彩排。本次彩排进行了全流程、全要素演练,绚烂焰火于当晚点亮了“鸟巢”夜空。图片来源:ICphoto


与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不同,在冬奥会近百年历史中,举办地多为滑雪小城。随着北京申冬奥成功,成为全球首个“双奥之城”,北京呈现给世界一种冬奥会的全新“打开方式”。


比如,它是“最绿色”的奥运会。


这是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的评价。当“水立方”变身“冰立方”,五棵松篮球馆转换为冰球馆,几乎史无前例的改造工程最大程度地利用了2008年奥运会遗产,提供了赛后场馆利用的“另一种可能”。


再如,它或许会“改变世界冬季运动的版图”。


冬奥来到北京,民众第一次拥抱奥林匹克的冰雪圣火,冰雪运动不再只属于寒冷而遥远的冬季山林。当其真正为大众所共享,“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”的愿景在中国逐渐成为现实。外媒也不免惊呼,北京冬奥会将改变世界冬季运动的未来版图。


它见证了一片区域协同的跃动。


当智能化自动驾驶的冬奥列车飞驰于京张高铁之上,当“张北的风”成为清洁能源“点亮北京的灯”,当京张两地开启全季体育文化嘉年华,曾经的塞外小城不再闭塞,冬奥之城成为全球冬季旅游目的地。


它还创造了一个“城市更新的典范”。


在北京首钢园明净的群明湖畔,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是称赞这片区域。北京冬奥组委入驻,世界首个永久保留使用的滑雪大跳台建起,极限公园、特色咖啡馆、精品酒店相继登场,因为冬奥,这座百年工业园区遗存涅槃重生,不用大修大建,就能焕发出一种新的生机。


在不同场合,经常会听到国际体育界人士的同一种声音:北京冬奥绿色、共享、开放、廉洁的办奥理念与奥林匹克改革思路高度一致。如果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还在向奥运标准看齐,如今的北京冬奥正在成为新的办奥标杆。


其实,从一个深层次视角来看,这样的转变恰是源于一个不断发展的中国。


14年前的夏天,因为奥林匹克的到来,北京这座古老的东方城市完成了一次现代化的华丽蜕变。从脚下的道路,到呼吸的空气,外界从每一个细节感知中国现代化跳动的脉搏,重新发现一个开放而包容的东方大国。



资料图为1月12日拍摄的冬奥列车驶过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冬奥村。 中新社记者 贾天勇 摄


而后中国人更加自信、从容地走在时代前列。如今的中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不断在各领域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,不断与世界于深度互动中彼此成就。在这一背景下,北京冬奥会成为推动国际体育事业发展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一次重要契机。


眼下的世界也与14年前截然不同。百年未有之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激荡,人类社会从未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。国际奥委会去年将“更团结”加入到奥林匹克格言中,就是呼吁世界团结共创未来。



1月20日,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城市景观布置工作完成,多处景观点亮灯光,为即将到来的冬奥赛事增光添彩。图为位于东单东北角的“绿色冬奥”主题花坛。中新网记者 李骏 摄


如果说14年前“同一个世界,同一个梦想”表达出中国对未来的一种呼吁,今次的“一起向未来”则是中国向世界传递出一种行动的力量。在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幕之际,联合国首次为冬奥会发行邮票,主题正是——“体育促进和平”。


体育促和平,一起向未来。当中国与奥林匹克再相遇,呈现出的是一个不一样的北京冬奥。(完)


来源:中国新闻网

评论

热度(10)
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